嫩江市关工委“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综述
创新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近年来,嫩江市关工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在连续三届“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中,采取多渠道、多举措、多元化开展党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助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传承红色血脉,争做时代好少年。在第一届“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中,市关工委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一是红色基因进校园。依托本地红色资源优势,组织“五老”宣讲团、报告团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讲理想、讲人生、讲战争年代英雄人物事迹、讲和平时代雷锋事迹;邀请嫩江市职教社主任韩绍鹏、联兴乡退休老教师陈树峰到学校、社区讲述嫩江解放历史、驿站文化历史;讲述毛泽东为人民无私奉献的故事,鼓励青少年热爱祖国,牢记英烈,传承红色根脉。二是开展活动传基因。在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融入红色党史学习教育。全市中小学校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竞赛、书画比赛、红歌大赛等活动,发动广大青少年踊跃参与,让红色革命文化成为校园、班级、社团建设的亮丽风景线。各学校团队、“五老”工作室联合构建校园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楼道、墙壁、橱窗、黑板报、校报等宣传平台和空间,多渠道、立体化地讲述党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青少年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党的红色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第二小学开展主题为“弘扬红船精神,争当红船少年”主题宣讲教育活动。活动中,辅导员通过课件向队员们讲解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建党的故事,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体会“红船精神”的内涵,并将红色基因融入了青少年的精神血脉中。2023年“七一”期间,各中小学关工小组与政教处、少先队联合举办了少年讲“红色故事”、“红色手抄报”比赛、“红歌演唱比赛”、“读红书演讲比赛”等,让青少年从小埋下“红色种子”。三是参观基地传血脉。为了加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红色文化游学实践平台,市关工委编辑《历史不能忘记》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嫩江高峰森林公园、嫩江烈士陵园、嫩江墨尔根驿站博物馆等1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由来、历史背景和蕴含的精神等。这些鲜活的家乡红色教育基地,成了青少年游学党史的热门“打卡”地,满足了他们认知家乡的渴望。各基层关工委、中小学校利用清明节、“七一”、“十一”、抗战纪念日等重点节日,组织青少年参观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陵园、乡史馆、场史馆等,在参与红色基地研学实践中,让党的红色历史可视、可听、可体验、可追溯,引导广大青少年追忆红色印记、重温革命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第四小学、九三小学、座虎滩学校、黑宝山学校、联兴学校等通过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烈士陵园、乡史馆开展研学之旅,或亲睹红色文物,感受革命历史,或沿着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在游学体验实践中,让青少年接受革命红色教育,完成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四是“微制作”传精神。各学校关工小组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对红色文化进行“微传播”,利用手机微信、抖音、快手等多种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让红色文化的“精气神”和“正能量”萦绕网络空间,帮助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益的精神滋养。2024年,临江学校关工小组组长郭兴革利用抖音、快手制作红色革命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微小说等红色文化作品近百个,在润物无声中完成了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播与传承。
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家乡革命史。在第二届“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中,市关工委组织“五老”队伍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坚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员、讲解员、辅导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红色精神。一是“五老”传播红色历史。市关工委思政宣讲团成员金成走进青少年群体中,为青少年讲述1940年5月5日下午5时许,抗日联军第三支队袭击为虎作伥的伪沐河森林警察队的战斗故事。市关工委思政宣讲团成员陈树峰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题,为嫩江镇青少年讲述了军民开垦北大荒的故事。嫩江镇四季青社区关工小组邀请老党员李俊范讲述李建国从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坚定共产党人,在党旗下宣誓、为建设新中国奉献,以及张青山投身革命、建设北大荒的事迹。让辖区青少年近距离触摸历史、感悟信仰,引领孩子们在红色传承中汲取力量,厚植爱党爱国根基。二是“五老”编写红色教材。市关工委组织编写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可读性强的家乡红色文化教育读本,并将红色读本纳入思政课程教材,为广大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思政学习读物。宣讲团“五老”张庆山挖掘整理编写的《神驰嫩江驿站》一书,介绍了驿站人风俗习惯和戍边垦荒“顽强坚守与默默奉献”事例和故事,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五老”杨贵君编写的《嫩江抗战故事》,描写叙述了抗战时期发生在嫩江30多场军民抗击日寇的战例,成为对青少年党史教育的活教材;“五老”丁奎编写了《科洛河畔战马鸣》一书,收集整理了科洛村抗战故事10多篇,并配旧址图片资料共10多处,加以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唤起广大青少年铭记抗联战士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坚强意志,引导青少年学习抗日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丁奎编写了《峥嵘岁月,英雄无悔》描写了94岁老兵郭金祥的英雄事迹,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在听、读、看家乡红色革命故事中,让青少年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他们向革命前辈学习的决心和信念。
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教育实效性。在第三届“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中,“五老”宣讲团成员的内容都不是长篇大论讲道理,而是用生动的故事说明道理,“五老”宣讲团探索出一种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讲述+”的方式,即讲述+红色故事、讲述+观红影片、讲述+绘画等;市关工委还探索室内宣讲与室外活动相结合、“五老”主讲与学生同台宣讲相结合、现场宣讲与线上宣讲相结合、社区“五老”宣讲与家庭父母宣讲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生动活泼的宣讲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让爱党爱国的情操真正融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嫩江镇邮政社区关工小组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开展“聆听战火岁月,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特邀93岁抗美援朝老兵孟祥海为大家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辖区2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聆听讲故事的活动。旭光社区“五老”为青少年宣讲红色故事后,组织青少年观看红色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活动。繁华社区关工小组开展“致敬最可爱人,童心绘画迷彩”主题活动。活动中,20余孩子们在退役军人志愿者的指导下,用画笔在画纸上创作出心目中的军人形象,有的孩子画出军舰海军战士,乘风破浪巡航祖国海疆,有的孩子画出英姿飒爽的战士在边关站岗放哨……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童真的画作,展现了孩子们对军人的崇敬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让“红色军魂”扎根在了青少年们的心中。兴农区组织开展红色课本剧展演,鼓励青少年生把《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等课文以舞台剧的方式呈现,在演绎和欣赏中,让爱党爱国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九三小学“五老”推出手机微信版宣讲稿《小罗卜头的故事》,既有文字也有视频;同时,家长们借助手机微信版宣讲稿《小罗卜头的故事》,给孩子讲述了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青少年在听英雄人物的故事中,让红岩精神植根于心中。第二小学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比赛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党史知识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党史知识的浓厚兴趣,让青少年源源不断地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观红影唱红歌,感悟革命情怀。在推进第三届“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中,全市中小学关工小组、“五老”工作室放映《闪闪的红星》《上甘岭》《开国大典》《小兵张嘎》等影片30余部,中小学生观看人数达2万余人次。市关工委、教育局关工委联合向中小学生推荐了《红领巾》《歌唱社会主义祖国》《共产儿童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希望的田野》《走进新时代》等经典红歌30余首。参与学唱、传唱红歌的中小学生达2.1万多人。通过红色观影、唱红歌活动的开展,让广大青少年共同抒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根植爱国种子。
红色引领关工路,精准育人创特色。自2022年7月首届“青少年党史学习月”启动以来,嫩江市关工委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元化在青少年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不仅让青少年坚信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而且不断增强青少年“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