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关工委2021网上课堂第二课
【引子】春耕生产在即,为了提高青年农民科技水平,推动“学、育、奔”工作的有效开展,市关工委特邀市农业专家孙玉春以网课的方式为大家传授科学种田知识,望各乡镇关工委认真组织青年农民进行学习,提高种植技术,实现增收致富。
第二课
掌握先进大豆种植技术,提高青年农民科技素质
北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孙玉春
我省黑土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现有耕地面积23916.4万亩,全省土壤类型共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等13个土类,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总面积1.46亿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61.8%,其中黑土面积5409.3万亩;黑钙土面积2383.65万亩;草甸土面积4537.5万亩,白浆土面积1745.4万亩。
种地靠化肥撑着。
90年代末期,我们省玉米化肥使用量一袋25%含量的复合肥50公斤,用4亩地,一亩地才12.5公斤,而现在含量48%甚至52%左右的复合肥种肥要用到30公斤,含量、用量都实现翻倍。化肥农药用得多会造成地力下降。土壤板结,但这就像抽大烟一样,不用不行啦。”
1、化肥增长势头过猛,成本逐步提高。
1982年至2015年33年间我省化肥纯施用量增长了5.3倍; 而农家肥、有机肥使用数量却很少。(化肥是能源和矿质资源的结合物。 农民施肥不怕多就怕少不知多少是正好?
2、化肥大多数是盐类物质,施用过多对土壤有害。
我省是用药大省,也是农药抗性出现最重的省份之一
按照统计局数据,我省每年使用农药商品量为8万多吨,居全国前列。虽然年单位面积478克/亩的用量仍低于全国740克/亩的平均水平,但如按单季用量计算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2014年全省农药施用总量为8.74万吨,亩均用量为397克。2016年亩均用量243.37克/亩 在抗性问题上最突出的是除草剂抗性。其次是杀菌剂,主要发生在一些老品种上。杀虫剂没问题。
2000年后各地陆续出现了苣荬菜、刺菜、狼把草等抗性杂草。除草剂用量由最初的标准登记量(北方),提升至登记量的140%-150%甚至达倍量水平。多元混配造成事实上的超量使用现象非常普遍。
有调查显示,个别坡耕地由于水土流失,黑土层平均每年流失0.1cm-0.5cm左右厚的表层,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1000的速度递减。对比82年土壤普查: 蚯蚓没有了
耕层变薄,犁底层变厚变硬,当遇到雨量大的年份,有的地块会存水,作物很难扎根,所以倒伏现象年年发生。
一、我省黑土现状
1.有机质含量及变化情况
2015年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58%,比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5.66%下降了2.08个百分点,下降1/3多,其中农村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3.415%,比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5.81%下降了2.39个百分点,相对下降41%。
2.土壤物理性状
2007年全省耕作层平均厚度15.3cm,比1982年的20.9厘米下降了5.6厘米。2008年以来,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设和深松整地,农村耕作层厚度逐步恢复,到2015年全省旱田耕层平均提高到23.1厘米。
3.土壤水土流失情况
全省黑土耕地水土流失面积5595.5万亩,占黑土耕地面积的23.4%。其中2-6度耕地4356万亩,占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的77.8%6-15度耕地1166.1万亩,占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的20.8%。规模以上(100~5000米)侵蚀沟11.0万条,侵蚀沟道侵占耕地面积132.4万亩。
二、黑土地保护以及质量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说,“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
李克强总理也强调,“严格实行耕地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驻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从2015开始,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资金,在东北四省区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利用试点项目。重点解决“土变瘦了、土变硬了、土变少了”问题。我省为呼兰、双城、龙江、桦川、海伦、克山、宁安、嫩江、北林9个县市。
三、黑土地保护以及质量提升路径
耕地质量提升的目标:
力争到2020年,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残膜回收率达到80%,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路径:农艺、工程、生物措施结合,大力推广各类耕地保护技术措施。
(一)轮作的好处
1.均衡利用土壤养分。两类作物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根系分布在不同的土层吸收养分,可使土层养分得到有效和充分利用,如高秆作物与低秆作物相互轮作,须根作物与直根作物相互轮作,可以使土层上下不同深度的营养都得到均衡利用;不同农作物吸收营养元素是不一样的,马铃薯、烤烟对钾需求量大,玉米对氮需求量大,大豆对磷肥需求量大。这样不同作物合理轮作后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
2.减轻病虫草害。将感病的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消灭或减少这种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病害,同时对为害作物根部的线虫,轮种不感虫的作物后,可使其在土壤中的虫卵减少,减轻危害。另外,不同作物在田间常有一些伴生杂草,如果长期连作一种作物,恰恰创造了其生长条件,如水稻稗草、麦田看麦娘、过江龙等杂草,还有大豆地的兔丝子等寄生杂草,如果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将改变其杂草生存环境,杂草由于失去了伴生作物或寄主,能被消灭或抑制为害。
3.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
禾谷类作物和多年生牧草有庞大根群,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水旱轮作,可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特别是隔年水旱轮作,轮作期越长,土壤的理化性能越好。绿肥作物还田,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团粒结构良好,毛管水活跃,通气性增强,达到最佳物理性状。通过不同作物合理轮作,土壤理化特性均有较明显改善,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均比连作高。
4.均衡利用土壤水分
不同作物对土壤水份的利用和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如小麦、棉花的蒸腾系数大,高粱等浅根作物的蒸腾系数小,大豆较芝麻耐涝,芝麻较大豆抗旱,高梁的抗旱能力比玉米强,因地制宜,合理轮作,可有效均衡地利用土壤水分。
5、微生物是农田土壤中非常活跃的生物因子,对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和优化土壤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田实行轮作,土壤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光、热、水、气、土各种营养元素得到充分协调和利用,对于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良好作用。土壤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又反过来促进土壤生态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从而又进一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
(一)合理轮作技术
农作物合理轮作技术,是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地力、减缓病虫草为害,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最经济有效的农艺措施。按照全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总体要求,各地要通过构建两年或三年以上农作物合理轮作模式,建立与市场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相协调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中南部地区实行米-杂-米、米-经-米轮作,在重点发展玉米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杂粮、果菜等产业;东部西北部地区实行米-豆-麦、米-豆-薯轮作,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专用马铃薯、强筋小麦;西南部地区实行米-杂-米、米-油-米轮作,主要发展谷子、高粱、糜子、绿豆、芸豆、红小豆等杂粮杂豆、以及向日葵、花生等特色小油料作物;中西部农牧结合区实行米-饲-米、米-饲-饲轮作,粮饲兼顾,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紫花苜蓿、油菜等饲料饲草作物;东南部山区、半山区实行米-经-米、米-经-经轮作;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增经、扩饲,发展林果、瓜菜、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北部高寒地区实行豆-麦-薯、豆-麦-杂轮作,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主,扩大早熟大豆、杂豆、马铃薯面积。
(二)土地耕作技术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以“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建立土壤水库”为核心,实行以大机械深松为基础,翻、耙、少、免耕相结合 、合理耕作和适量秸秆还田相结合的科学轮耕模式,打破犁底层, 加深耕层、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抗旱、防涝、蓄水、保肥能力。
(三)合理施肥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采取侧深施肥、分层施肥等先进施肥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施肥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的污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以“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建立土壤水库”为核心,实行以大机械深松为基础,翻、耙、少、免耕相结合 。合理耕作和适量秸秆还田相结合的科学轮耕模式,打破犁底层, 加深耕层、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抗旱、防涝、蓄水、保肥能力,促进农产品质量和耕地肥力提升。
(四)有机肥施用技术
有机肥是一种完全肥料,养份全,含有大量有机质,长期施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提升土壤地力、创建肥沃耕层的有效措施。目前,我省畜禽粪便总量已达到7500万吨,要有效做好这些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逐年加大施用量和覆盖面。
1.有机肥种类
目前我省生产的有机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氮磷钾含量≥5%,水分≤30%。二是堆沤肥,将秸秆通过加入畜禽粪便、生物菌剂、化学肥料等腐熟物质堆积发酵成肥还田,有机质含量30%左右,氮磷钾含量1-3%,水分40%左右。三是液体有机肥。将生猪、黄牛、奶牛的干湿混合物粪便在窖室进行低温厌氧发酵成肥还田。
2、施肥方式
一是商品有机肥。旱田作物结合秋整地起垄夹肥,水田结合
整地或泡田之前施入,每亩施入200公斤商品有机肥,玉米、水稻可减少化肥8-10公斤,大豆可减少化肥10公斤以上。
二是堆沤肥。旱田作物秋季用专用抛撒机械均匀撒到地面,
结合深耕整地,翻埋到耕层内或重耙与土壤混拌在15厘米耕层中,水田结合整地均匀施入本田。每亩施入2-3吨农家肥,可节省化肥60%。
(五)绿肥培肥养地技术
绿肥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有机肥源,种植绿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用,还可以作为优质饲料过腹还田,创造更高的效益。一是轮种。中西部农牧交错区、西部风沙干旱缺水、土壤沙化、盐碱化严重地区可以清种一季或两季草木樨、紫花苜蓿等绿肥牧草,实行粮草轮种。二是间种。其它粮食产区,有条件的可以实行玉米与草木樨间种,根据播种行距因地制宜确定间种比例,小机械实行4:2间种,大马力机械实行6:2间种,间种的玉米要缩小株距增加种植密度,确保玉米不减产或略减产。三是复种。小麦田可以复种饲料油菜,小麦收获后,立即翻地,耙平耙细后播种饲料油菜,10月中旬收获青饲青贮。
二 、我省大豆生产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形势
我省大豆面积下滑势头迅猛,我国大豆主产区
2009年 7294万亩
2010年 6470 -824万亩 -12.0%
2011年 5193 -1277 -19.7%
2012年 3996 -1193 -29.8%
2013年 3105 -891 -28.6%
2014 年 3923
2015 年 3552
2016 年 4600万亩
2017年 5872.26万亩
从2009年最高点算起,面积减少1494万亩 减少20.5%
下降原因 ——效益
—— 粮食
—— 进口
2015年全国进口8100万吨,2016据报道将达到8700万吨
2017年 9365万吨 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70%,87
一是 “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为大豆生产恢复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针对玉米“一粮独大”,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增加的实际情况,针对玉米长期连作,种植结构单一、土壤养分失衡、微生物群落改变、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我们国家对玉米产业政策进行了相关的调整。怎么调?重点任务:力争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
一是扩大粮豆轮作。 过去黑龙江及内蒙古第四五积温带形成了粮豆轮作的体系,现在农民弃豆弃麦,玉米变成当地的“铁秆庄稼”。需要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为合理的轮作体系,实现用地养地结合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为大豆生产发展带来了机遇
试点区域:重点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开展轮作试点。
技术路径:推广“一主四辅”种植模式。“一主”: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四辅”:实行玉米与马铃薯等薯类轮作;实行籽粒玉米与青贮玉米、苜蓿、草木樨、黑麦草、饲用油菜等饲草作物轮作;实行玉米与谷子、高粱、燕麦、红小豆等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轮作;实行玉米与花生、向日葵、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轮作。具体补贴标准:2016年玉米改种大豆轮作补贴试点面积为650万亩(其中,在四、五积温带开展建立耕地轮作制度试点,试点面积250万亩),重点向大豆主产区倾斜。玉米改种大豆轮作试点补贴标准为每亩150元。
主办:北安市关工委
主讲:朱景荣
编辑:梁云翔
审核:杨书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