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市关工委贯彻两办《意见》精神 凝聚共识促进发展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嫩江市关工委结合关工委工作实际,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真正把《意见》精神落到了实处。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把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关工委的首要任务,引导教育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关工委系统要自始至终把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新人牢牢抓在手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其次,结合中国关工委启动第四届“青少年学党史”活动月和“学党史,游基地”活动,巩固拓展党史红色教育成果,进一步深化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对青少年进行抗战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知青精神的教育,真正让青少年红心向党,懂党、知党、爱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五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力军,具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时空优势五大优势。市关工委发动“五老”参与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知青精神的宣讲活动,建立思想道德宣讲团、青少年关爱团、家风家教宣讲团等“五老”工作团,做到市有“五老”宣讲团,镇(社区)有“五老”宣讲组、村(屯)有“五老”宣讲员,2024年,在“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好少年”的活动中,每个宣讲员做一次宣讲,实现“百人宣讲,铸魂育人”。教育关工委系统“五老”讲抗战史、讲红故事、讲英雄事迹20多场次,受益学生累计达2.2万人次。“五老”韩绍鹏围绕“东北抗联”这一主题,以东北抗联斗争为背景,讲了抗日联军“露营之歌”和抗联“夜袭嫩江一号飞机场”的故事,受众学生、家长达2000多人。三是抓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落实。市关工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心语工作室”的作用,通过实验、总结,为全市推开家庭教育提供好做法、好经验。2025年春季,全市38所中小学校,均建立了家庭教育“心语工作室”,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家长,作家庭教育知法、懂法智慧家长。四是围绕中心,助力乡村经济建设。以“创经验、创典型、创品牌”三创为核心,紧紧围绕嫩江市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资历、阅历、人脉和亲和力,找好结合点、切入点,更加有效、更加精准地帮助青年农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围绕开展助力扶贫、扶困、扶弱的“三扶”活动,发挥助推作用,为乡村经济建设,作出关工人的应有贡献。临江乡铁古砬村“五老议事团”,在移民新村建设上,“五老”人员积极参与新村选址、参与村屯规划、参与村屯建设。全村148户村民都搬进了砖瓦结构的新居,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家家吃上了自来水,全村绿化覆盖率25%,建起了一座规矩、卫生、靓丽的移民新村。乡关工委组建了“五老”工作队,让“五老”们独特的优势得以发挥。2年来,“五老”工作队为各村养殖户、种植户、以及农机种植合作社,培训养殖、种植、农机维护维修人员70多人,集中学习培训6次,发放各种养殖、种植、农机维护维修书籍300余册。哈什太村“五老”工作队成员张春喜利用“五老”图书室,每年春、秋季节都义务给村里养牛户传授传统养牛常见病的防治、防疫等常识。五是关注特殊儿童,发挥关工委关爱力量。大力拓宽助学渠道,让贫困学生升起就学成才的希望,市关工委坚持把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作为重点工作,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并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企业的支持,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市关工委与嫩江阳光公益志愿者协会联合创办爱心“一日一捐”资助基金救助项目,让大、中、小学的困境生全面覆盖,使她们都能得到救助。截止2025年7月28日,共收到来自嫩江本市、哈尔滨、深圳等地爱心人士捐款247236元,累计发放177590元,资助符合困境条件的中小学生200多名。六是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形成贯彻《意见》的合力。按照《意见》中“建立健全关工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的要求,把成员单位的资源整合起来、优势发挥出来,凝聚各方力量,同心协力履职,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工作高质量发展。七是强力构建对外宣传大格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关工委工作的宣传,把好宣传导向,创新宣传方式,展现关爱特色,营造关工委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舆论环境,扩大关工委影响力。同时,开展基层信息员的培训活动,建立一支关工委的骨干通讯员和小记者队伍,不断提高宣传质量,实现了电视有身影、报纸有版面、电台有声音、网络有语言的态势,2025年初以来,嫩江市关工委在国家、省、市关工委网站以及他新闻媒体发表文章(信息)400多个。
时光见证信仰、岁月磨砺初心。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责任担当,更需要自觉主动。嫩江市关工委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务实探索、开拓创新,力争工作有实效、有特色、有亮点,努力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