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霞铺关爱路 筑梦育新人—逊克三小关工小组“余霞”五老团队的育人实践

时间:2025-08-25 08:27  来源:逊克县关工委

在逊克县第三小学的校园内外,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教育关工队伍—余霞五老团队。这些退休不退志的老教师、老党员,以三带、二助、一推进模式,深耕青少年教育,用余晖映亮学子成长路,书写桑榆未晚,霞光满天的育人篇章。

传帮带:为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要把讲台站稳,先得把教案磨透。从教近40年的五老退休教师邓老师,是当地科学教育标杆,退休后加入余霞团队,成了学校青蓝工程最抢手的师傅。邓老师带徒以细著称,从备课逻辑到实验操作,事无巨细手把手指导。年轻教师小张刚入职时科学课抓不住重点,邓老师连续两周随堂听课,红笔逐字改教案,连实验步骤停顿三秒让学生观察的细节都标注清楚。在其打磨下,仅工作三年的张老师已在省市教学大赛中屡获佳绩。如今,邓老师带出的6名徒弟,都成了学校科学教学骨干。

五老团队还关注家长群体。逊克三小农村学生占比近六成,不少家长对教育子女感到困惑。学校关工小组组织五老开展家访百余次,按年级分层举办《教育的方法》系列讲座,440余名家长全员参与,有的家庭父母双双到场。2024年考入理想大学的张小严是家校共育的鲜活例证。他父母忙于生意,曾因无暇管教孩子而焦虑。五老教师建议家长利用每晚核算收入时与孩子同坐学习—父亲算账,孩子写作业,用身教替代说教。针对张小严内向性格,五老教师又提议让他周末独自看店,从被动应答到主动推荐商品,孩子不仅学会沟通,更懂得体谅父母。是五老教师教会我们,陪伴不在时长,在走心。张小严的父亲感慨道。

对学生,五老们聚焦家国情怀培育。他们进班级讲红孩子故事,线上线下开百场红色精神讲座,3600余人次聆听。学生在日记里写:听爷爷讲赵一曼的故事,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我要做个爱祖国的人。

双向助:为教育提质添力赋能

双减政策落地初期,不少家长犯愁:作业少了,孩子成绩会不会下滑?五老团队第一时间化身政策宣传员与实践指导者。老教师们带着手写解读材料进班级,用咱小时候作业不多也学得扎实的亲身经历化解焦虑。同时,他们深度参与课后服务:数学组老教师梳理教材重点,把解题技巧编成趣味口诀;语文组老教师组织经典诵读社团,让孩子们在古诗词中感受文化魅力。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业质量没降,综合素质反而明显提升,家长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在学校管理中,五老们更是智囊团。针对农村学生多、家庭教育薄弱的特点,他们提议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联合班主任定期家访;发现部分学生课间活动单一,便牵头设计传统游戏进校园活动,跳房子、踢毽子等让校园重现活力。校长的评价是:这些老教师的建议,总能说到教育的根子上。

聚合力:让共育之花绽放校园

教育不是学校的独奏,而是家校社的合唱。这是余霞团队的共识。他们主动牵线,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网。连续三年,学校关工小组联合县林业和草原局开展少先队苗圃活动。当初的小树苗已亭亭玉立,恰似孩子们在实践中悄然生长的环保意识。

学校关工小组还联合社区、博物馆、税务局等单位设计系列研学活动:税收伴我行让孩子懂税收支撑国家发展;手绘达子香让学生用画笔记录家乡美;小林长聘任仪式让生态保护种子扎根心中。这些活动里,五老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带孩子们在实践中悟道理、长本领。

夕阳渐沉,余晖更暖。余霞五老团队成员平均年龄超61岁,仍保持每周至少3次到校的频率。他们用皱纹里的经验照亮青年教师成长路,用话语里的真诚架起家校沟通桥,用脚步丈量育人深度。这支特殊队伍,正以最朴素的坚守诠释教育者初心,让关爱之路铺满霞光,让万千新苗向阳生长。

关闭

黑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地址:黑龙江省黑河市王肃街186号
电话:0456-6108503  
       备案序号:黑ICP备05000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