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逊克县关工委“七融入”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5-06-12 11:00  来源:逊克县关工委

为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逊克县关工委联合成员单位采取“七融入”举措,多维度、全方位着力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网络教育之中

2024年7月,县关工委组建了由10名具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资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县关工委成立“网络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健康热线电话,有专业教师工作时间每天上午负责值班解答青少年心理健康疑问。民族小五年级留守儿童耿某,父母打工平时比较忙,无暇照顾,耿某平时因为缺少父母关爱,时常自己唉声叹气,学习成绩也慢慢下降,因为缺少关爱,孩子在校表现的很自卑。班主任老师发现后,主动与县关工委特聘“五老”心理健康教师姜老师联系,共同研究帮助孩子的办法。姜老师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耿某平时喜欢一个人画画,姜老师就经常给予指导鼓励,自费为孩子购买适合他用的画笔、图画本,并加上孩子的微信,每周六休息时间与孩子视频沟通学习生活情况,进行网上心理辅导,帮助耿某辅导作业。慢慢的孩子变得开朗起来,与姜老师无话不谈,学习成绩也开始提升。同时,网络学校每月举办一次线上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线上受众青少年6300多人。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县教育关工委抓住每学期开学前全县教育集中举办校长培训班的机会,邀请专家讲一堂心理健康课。抓住各学校开学前举办教师培训班的机会,分别安排县关工委特聘心理健康专家讲一堂心理健康课,为广大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全县13所中小学全部设立标准化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沙盘、放松椅等设施,配齐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健康资质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6名。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发地方特色教材,涵盖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等内容。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红色教育之中

清明期间,各中小学校关工小组分别开展了“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系列教育活动,采取实地到烈士陵园祭扫、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观看革命影片、开展网上祭英烈等纪念活动。组织2300多名学生利用班队会演讲、朗诵、歌颂伟大祖国、伟大的党。以读明志、以读养德,全县中小学生撰写心得体会2100多篇,征文1200多篇,手抄报1100多份。实验小学关工小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线上朗诵会21次,评选出100个优秀微视频。县民族中学组织120名师生代表到革命烈士李英格利墓前,请关工小组副组长李永强介绍爷爷李英格利英雄事迹。响应中国关工委宣讲活动“万人计划”,组织百名五老宣讲员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活动中,县关工委购买《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读本3000册,印发辅导教材1000多份,制作“微视频”36个、“微电影”2部,举办报告会93场,受众1.1万人次。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关爱工作之中

印发《关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力健康成长”活动方案》。对在校“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实施精准关爱。春节期间,奇克镇组织开展“迎新春、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5个社区105名“留守儿童”参加活动,为每人赠送了100元慰问品;中秋节,育才社区与实验小学带领57名“留守儿童”到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举办“关爱留守儿童助力健康成长”系列活动,为每个“留守儿童”赠送一套运动服和学习用品。5月26日县关工委与成员单位共同举办“心暖童心护航成长”人文关爱活动。县妇联“爱心妈妈”团队和学校关爱辅导员及优秀班干部37人与学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一道参加文体活动。县关工委、教育局、民政局筹集资金2.3万元,为全县308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赠送学习生活用品“爱心礼包”,让他们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印发《开展五老“一对一”结对帮扶方案》,全县成立15个五老关爱团。县妇联开展“爱心妈妈情暖六一”点亮微心愿活动,共筹集资金6.8万元,在心愿征集环节,通过教育关工委在中小学校征集了108名“留守、困境儿童”的“微心愿”;在心愿认领环节,乡镇妇委会积极参与,献爱心倡议在网上发出后,108个“微心愿”被确定,通过网上认定,108名“留守、困境儿童”的“微心愿”学习生活用品被确定,并通过网络活动的方式,在短时全部认领完毕。端午节前,第三小学9名五老为13名“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包粽子并录制视频与在外地打工家长分享。

五、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法治教育之中

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来临之际,逊克县关工委联合山湖边境派出所关爱工作站、法院少年法庭关爱工作室走进第二中学,开展“法”同行,护航青春宣传活动。山湖边境派出所关爱工作站民警向学生宣讲珍惜生命、关爱自我的核心理念通过案例从心理层面儿理解法律的约束,用法治规范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当情绪管理失时,法律就是守护我们的最后防线拒绝校园欺凌等行为,不触碰法律红线,做一名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的守法学生。法院少年法庭关爱工作室副主任法院退休法官鼓励学生要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心理调解的方式方法,提升抵制社会不良诱因能力和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认识自我的同时筑牢行为底线,提高法治意识和自制力5月26,法院少年法庭”关爱工作室带着“法治礼包”来到辖区留守童妙某某、丹某某家中进行“法治+心理”的一次特殊家访。向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涉及的常见法律知识,用房屋中的玩偶演绎“拒绝不当对待”的情景剧,将严肃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有温度的陪伴。并将图文并茂的《未成年人保护手册》交给孩子和监护人手中,告知女孩遇到校园欺凌的应对方法和监护人保护孩子的责任,“法治热线”一直为她们畅通,在外务工家长通过现场添加微信收到了定制版的“远程监护指南”。关爱工作室用心用情用爱为留守儿童家庭精心挑选礼物,玩偶承载着情感寄托,崭新的书籍夹着精心镌刻的法治书签,米面粮油袋上细心贴“逊克法院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离开前,关爱工作室的工作人员认真记录墙上留守儿童的奖状痕迹、试卷上的失误成绩、书架的空缺位置,这些细节将汇集成“成长守护档案”,进行后续跟踪服务,让留守儿童心理洒满法治的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

教育关工委组织开展“五老为家庭教育做榜样”活动,五老闫秋芝、周萍,深入县第三小学、学宣讲《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道德经》等学生易接受的内容,用身边的事讲身边的人各学校以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实验小学举办家长成长班公益课堂活动,五老教师曲娟为每个学年利用主题班会开办8期讲座,受众1200余人次。心理辅导教师王新梅用心感化学生。三年级徐某性格内向,压抑消沉有恐惧情绪,王新梅老师通过心灵对话,用图画测试的方式,释放他的创伤和恐惧。为他妈妈做心理疏导,经过五次两个月的咨询,徐某在父母的关爱下,学习成绩有进步,生活有信心。

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之中

全县5个社区关工成立了五老关爱团,针对个别留守儿童的情绪低落问题,育才社区专门找到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社区人大代表林百婷,有针对性的对个别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活动3次。寒假期,山湖社区关工小组开办“你上班,我带娃”寒假托管班解决职工子女无人带的困难,21名少年儿童参加看护班。3中旬,金融社区辖区畜牧局小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社区重点关注有精神疾病的宋某离开逊克,2个未成年孩子在家,立即给予关爱并上报镇党委高度重视,责成社区关工担负临时监护责任,并与民政、教育、妇联等相关部门联系,妥善安排孩子到托管所,育才社区3名五老心理辅导员连续7天对2名儿童心理抚慰、亲子互动,共同关爱孩子们的学习生活。4月22日,建国社区关工委开展以“爱心无限大集有情”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帮助辖区9名困境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后顾之忧。六一儿童节,驻守在逊克县干岔子乡的边防部队官兵来到干岔子学校为3名留守、困境儿童每人送来600余元助学金和学习用品“爱心礼包”。

关闭

黑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地址:黑龙江省黑河市王肃街186号
电话:0456-6108503  
       备案序号:黑ICP备050005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