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关工委:深耕红色沃土 培育时代新人
团结镇中心学校关工小组"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五大连池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市关工委指导下,在镇关工委的协助下,
团结镇中心学校关工小组,于5月12日开启了"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三个结合"工作法,即:历史教育与现实感悟相结合、文物展示与情境体验相结合、精神传承与成长实践相结合,推动东北抗联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铸魂。
市关工委组织由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组成的"五老"宣讲团深度参与活动策划,特邀“五老”德育教育宣讲团团长朱德平讲述《朝阳山保卫战始末》。团结中心校关工小组长车文远同志亲自设计"六个一"教育路径:观看一部抗联纪录片、学唱一首抗联歌曲、诵读一封烈士家书、制作一件抗战手工艺品、撰写一篇参观日记、认领一项红色传承任务。这种"可触摸的历史课堂"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让抗联精神变得可知可感。
团结镇关工委主任初超介绍,此次活动是"红色育苗工程"的重要环节。后续将实施"三个一"行动计划: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抗联精神宣讲小分队"、设立"红色勤务岗"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开展"我与英雄共成长"14天习惯养成挑战。首批15名"红色传承之星"已与镇关工委导师(老战士)结对,通过定期家访、读书会等方式持续深化教育效果。
在杨靖宇将军铜像前,五年级学生郑思琪捧着镇关工委颁发的"红色成长手册"郑重承诺:"我们要做抗联精神的解码人、传播者,
把这份精神密码转化为强国建设的青春密码。"目前,市关工委正联合教育部门,将此次活动经验转化为《红色基因传承实践指南》,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向项目化、课程化、品牌化纵深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