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隧道看黑河----比故事还故事的瑷珲豪杰这家人
中华儿女血脉相承铸就民族大业,黑河布衣骨肉情深根植龙江沃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郭霁云获得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奖章和证书。
一本发黄的识字课本,一枚中共中央颁发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奖章、一把国民党将军佩戴的“中正剑”,这三个人的三件物品被“瑷珲”两个字紧紧连在一起。徐志英、郭福悦夫妇和一双儿女郭德权、郭霁云兄妹,这一家人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历史赞歌。今天咱就说说瑷珲豪杰这家人比故事还故事的故事。
瑷珲豪杰这家人
从瑷珲走到延安的英雄夫妇
徐志英,1889年出生在江东六十四屯。1900年庚子俄难,11岁的徐志英拽着马尾巴随全家拼死游过黑龙江,1904年与瑷珲戍边将领“郭半城”家族的郭福悦在瑷珲结婚。
郭福悦(右)、徐志英(左),后站立者郭霁云,前排小孩为郭霁云大女儿郭莹
徐志英是一个脱凡超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中豪杰。马占山江桥抗战,徐志英郭福悦夫妇自发组织民众捐钱捐物支援马占山。“七七事变”,徐志英奋勇参加战地紧急救护,并多次以母亲的身份护送抗日学生南下。女儿郭霁云从河南国统区撤离到延安后,徐志英夫妇追随女儿参加革命,变卖了家产,穿越层层封锁线走了数月,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等人的帮助下到达延安。在延安夫妇俩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支援抗战,期间董必武、李富春、蔡畅、邓颖、刘澜涛、李延禄等领导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1947年,徐志英郭福悦随女儿郭霁云调回哈尔滨,郭福悦任哈尔滨社会事业协会会长,徐志英任哈尔滨孤儿院院长。由于徐志英工作非常出色,多次被选为哈尔滨妇女模范,市政府多次给予表扬。1982年,黑龙江省委确认徐志英为1938年参加抗日的老干部,享受离休待遇。徐志英郭福悦是唯一个一对到达延安工作生活的黑河人,是黑河人的杰出代表和骄傲。
儿子郭德权---为中国进入世界四强做出贡献的佩剑将军
手持中正剑身着将军礼服的国军上将---郭德权
郭德权,1900年生于黑龙江瑷珲,14岁过继给四叔四婶郭福悦、徐志英。1915年经考试成为全国招考的第一期海军学生,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并一生从事外交事业。1935年郭德权晋升陆军少将后出任中国驻美国首席武官。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郭德权奔走于美国军政各界,宣传中国军民浴血抗击日军的英雄事迹,力陈中国在维持世界和平中的重要地位,极力争取美方的支持与援助。1942年出任中国驻苏联首席武官,他卓有成效的军事外交活动得到国民政府和盟国军事领袖的赞赏。1943年郭德权升任中将。斯大林格勒战役大捷后,英、美、苏三外长欲发表三强宣言,将中国排除在外。郭德权得到信息后立即与大使傅秉常电告国民政府并迅速展开一系列艰巨复杂的争取工作,最后终于将中国列入世界四强,1943年9月18日签署了四强宣言,为二战后确认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大国地位和进入联合国五常奠定了基础。1946年郭德权赴纽约参加联合国会议,同年任国民政府上将参军。郭德权1973年《郭德权家世枕述》的书中深情自称“黑河布衣”。可不曾想到,就是这位“黑河布衣”,为中国进入世界四强,进入联合国“五常”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介石的外交使团在总统府门前合影(蒋介石正上方为郭德权)
1988年,郭德权先后两次准备到美国和香港与五十年未见的胞妹郭霁云相见,但遗憾的是两次均因故未得见面,兄妹俩只能隔海饮泣。这是海峡两岸同胞骨肉分离的真实写照。

女儿郭霁云---朱德夫人康克清为她手书“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郭霁云,1915年生人,曾用名郭淑范、郭靖。就读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时遇到革命启蒙老师楚图南并为其改名郭霁云。1937年“七.七事变”郭霁云组织北平各界妇女支持宋哲元将军北平保卫战,后赴河南任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政训处妇女工作委员会,任中校主任,负责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1938年受河南省委和周恩来同志派遣,到武汉面见宋美龄,倡议组织妇女救亡运动,得到周恩来、邓颖超高度赞扬。
郭霁云1939年任延安女子大学秘书长郭霁云1946年去长春执行任务前一天的绝别纪念照



【关闭】